Trending Now
市場脈動
產業案例:醫療保健
在醫療保健的領域中,最重視的部分在於,資料互通性、資料安全、數據共享與數據可獲取性等特點。區塊鏈所能應用的範圍在於提升醫療照護品質、醫藥供應鏈管理以及資料共享,並降低其他 IT 成本以及營運成本,改善病歷資料洩漏、仿冒藥品等嚴重問題。根據 BIS Research 研究預估,區塊鏈應用於醫療保健市場,將在 2025 年達到 56 億美元,較 2018 年的 1.8 億美元大幅成長,隨著區塊鏈的落地,到 2025 年將可以促使醫療產業每年省下高達 1,500 億美元成本。
傳統的技術限制讓不同組織間難以共享文檔,以區塊鏈改善醫療保健的最大優點在於提升醫療資料的流通性與安全性,可用於紀錄且追蹤所有患者的醫療數據。德勤健康醫療中心(Deloitte Center for HealthSolutions)的研究經理 Christine Chang 就曾在文章中指出,區塊鏈是改變醫療產業遊戲規則的技術。區塊鏈可視為一個分散式的資料庫,藉由去中心化的優勢,讓數據交換更高效,增強各家醫療機構間的資料流通性,除了簡化資料紀錄與共享的過程外,並大幅降低駭客攻擊的可能性。
除了資料共享的強需求外,偽藥每年造成全球...
FASHION AND TRENDS
產業案例:供應鏈
供應鏈的範圍包含了從上游的供應商乃至於最終消費者過程中的所有活動,製造、出貨以及運送,都是經歷過一連串複雜的作業流程,所有流程的相關金流與數據,在理想情況下,都需要在供應鏈中無縫移動,才可以更有效率的進行管理。然而,整體供應鏈網路中參與者眾多,通常包含原料供應商、製造商、物流業者、通路零售業者等四個角色,再加上全球化與專業分工的現象更加普及,供應鏈中的組成只會更加零碎、分散,帶來更多供應鏈管理的挑戰。
供應鏈管理是利用一連串有效率的方法來整合供應商、製造商、倉庫和商店之間的作業流程,在所有的細部流程中(如訂單建立、產品製造、包裝送貨、金融交易或是發票寄送等),由於每間公司都個別獨立運作,缺乏一個統一並且有足夠透明度的資訊管理系統,假設在過程中出現任何疏失,都會造成追溯上的麻煩,有時候不僅只是效率不佳,甚至會對價格競爭力與企業的獲利能力造成衝擊。
這個時候能夠導入區塊鏈技術來改善供應鏈管理,透過區塊鏈能讓訊息更高效的傳遞,上游可以更快速取得客戶的訂單資料、預測資料、庫存資料、排程計劃,透過網路科技與供應鏈管理的結合,能夠更明確的掌握需求,進而更精準的備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區塊鏈技術最關鍵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透明開放且資料無法被竄改,不需要信任何人或任何政府,只需要信數學和演算法。利用這樣的特性將所有資訊變動的過程加以記錄,而任何存取者都可以檢視這些資料的來源與變動歷程。而可溯源的特性,更是適合將之應用在供應鏈管理的追蹤紀錄,能夠提高每個供應鏈參與者對產品的掌控能力。
應用範例1:物流追蹤
在航運上常遇到資訊的延宕、不正確等嚴重問題,科技巨頭 IBM 與船運巨擘 Maersk 在 2018 年,發起了全球航運區塊鏈解決方案 —— TradeLens,一個讓各家船運公司、貿易公司都能夠共同分享、上傳資訊的分散式資料庫,並且能夠實時追蹤重要的運輸數據,提供參與其中的所有人無可爭議的數據,讓聯盟的成員能夠掌握端到端的貨物運輸資訊,從而減少多餘的步驟以及中間人。
TradeLens 由三個主體組成,包含一個追蹤全套運輸資料的系統、讓第三方開發者創造平台新應用的 API ,以及一套標準資料表格,讓不同公司都能提供統一的資料數據,方便匯入系統,以幫助全球船運資訊數位化。
應用範例2:食品安全
食安問題的發生,來自於複雜的食物供應鏈流程,透過區塊鏈的不可竄改以及可追溯性,能夠將區塊鏈結合生產履歷解決食安問題。去中心化允許食品供應鏈的多個參與者共享食品原產地詳細訊息,包含處理數據以及運輸訊息。IBM在2016年宣布推出「誠信食品」計畫(IBM Food Trust),希望運用區塊鏈技術串聯食品業上游生產者、供應商到下游零售商,一起為食安把關,多家跨國食品大廠、零售商都參與其中。在這個透明的供應鏈中,所有原料的源頭和去向都無所遁形,甚至可以精確定位某項嬰兒食品使用的蘋果所屬批次和產地果園;萬一發生污染,便能依循生產軌跡回收所有可能受影響的產品,同時釐清責任。
區塊鏈導入評估手冊
「區塊鏈」作為這幾年最火熱的新興技術之一,無論在創投、產業界都帶來的極大的影響,無論是新創或是大型企業,都對區塊鏈趨之若鶩,期待透過區塊鏈開啟下一個風口,抑或是帶領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然而,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與商業應用,多數的經理人、技術團隊對於區塊鏈的本質一知半解,現行的「區塊鏈專案」很多是行銷噱頭,往往缺乏實質的技術投入。
為了讓區塊鏈技術可以真正的落實,並節省大家寶貴的時間與資源,這篇文章會詳細說明在導入區塊鏈技術前,需要考慮的要素以及工作項目,並提供設計區塊鏈應用模型的幾個思考切入點。
區塊鏈的本質
區塊鏈的本質,是由多個成員共同維護的協作型資料庫系統,同時具備以下幾種特性:
資訊透明
不可竄改
可追溯性
去中心化
信任機制
針對不同的區塊鏈類型(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各自有其適用的場景。在公有鏈的部分,區塊鏈的專案多半是利用其開源、資訊透明、不可竄改等等條件,建立一個公正運作的應用平台,例如近期火紅的 Defi 商品、Dapp 遊戲,用以解決以往投資產品以及遊戲的信任問題。然而,作為運行在公有鏈上的項目,也會遭遇到公有鏈天然的阻礙:交易速度慢、數據隱私程度低、營運風險較高(仰賴社區共識升級),一般企業難以有效率的採用。
跟公有鏈用大眾孕育出應用的發展方向相比,聯盟鏈則是更有針對性的以企業間協作做為主要的應用案例,透過限定參與者、謹慎設計參與者的訪視與記帳權、設計智能合約等規劃,同時達到資料的共享、運作效率與隱私安全,讓區塊鏈作為一種「共享資料庫」,擔任企業間的協作平台,用區塊鏈來做過往傳統伺服器做不到的事。
適合導入聯盟鏈的通用情境
考量區塊鏈本身、以及聯盟鏈「許可制」的特性,針對企業的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場景,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開始思考:
市場痛點
想要運用區塊鏈解決的,是否為「多人共有的問題」?
套用區塊鏈技術後,可以達到「共有利益」?
商業需求契合程度
需要儲存資料,且資料儲存後,不能被刪除或更新?
是否需要在沒有中心化單位的情況下、在多方之間共享可信的數據資料?
是否有組織間的資產交換?
資料會有被需要其他成員查核或審計?商業網絡中是否需要更大的信任度?
目前的商業網絡中,組織間是否有隱私的需求?
以現有的應用案例來說,「國際航運」就是一個符合上述條件的應用場景。
假設你是一個貿易商,你想把貨物從台灣賣到南美洲,因為路途遙遠,所以你花錢找了兩家船運公司來運東西,但問題來了,每家船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追蹤系統,但只看得到自家旗下貨物的運輸狀況,所以你必須不斷打電話、寫 Email 到這兩家公司,才能追蹤到貨品的完整運輸狀況。
除此之外,船運公司也需要跟其他組織溝通,譬如港口、海關、陸運業者等等。船運巨擘 Maersk 就曾經估計過,把一個冷藏貨櫃從東非運到歐洲需要經手大約 30 個人和組織,超過...